蚂拐文化节
蚂拐文化 神秘展演
时间:2月20~21日(农历正月十一、十二)
地点:天峨县六排镇纳洞村
在红水河沿岸,每到农历春节前后,传统的壮族村寨就要祭祀蚂拐(青蛙)女神,祈求年年风调雨顺,岁岁五谷丰登,四季人畜兴旺。今年天峨县的“红水河蚂拐文化旅游节”,就将于2月20~21日,在红水河壮族蚂拐民俗文化的发源地——六排镇纳洞村举行。如果想参加,看了本报你就得出发了。
据了解,2月20日晚8时,当地将首先在纳洞村纳鲁屯蚂拐庙,举行神秘的祭祀蚂拐仪式,随后是群众火把游田洞,预计将有万人齐游,非常壮观。
如果赶不上20日晚的活动,那么21日一早,还有蚂拐文化旅游节的开幕式。从上午9时开始,当地就会用唢呐、铜鼓、长号等传统民俗乐器和山歌来欢迎宾客。当然,重头戏还是当天上午的文化节开幕式。壮族村民会在美丽的油菜花丛中,举行蚂拐祈福仪式,其中很多节目不仅很多人没见过,可能连听都没听过:取仙水、找蚂拐、立篙悬幡、孝蚂拐、唱蚂拐歌、骂皇后、大头仙驱瘟撵邪……
开幕式上,还会有跳蚂拐舞、皮鼓舞、蚂拐出世舞、拜铜鼓舞、毛人舞、耙田犁田舞、播秧插秧耘秧舞、打鱼捞虾舞、纺纱织布舞、丰收祭拜蚂拐舞、驱邪灭瘟舞等蚂拐文化非遗表演,展示最原汁原味的红水河蚂拐文化。其他乡镇的代表也有非遗节目表演,如闹年乐、舂榔舞、女子敬茶歌、猴舞、凳术等。
歌舞表演结束后,还有一场场别有趣味的竞技比赛在此上演:挑米比赛、包粽粑比赛、磨豆腐比赛、双背人赛跑、抛绣球比赛……一个个项目充分“接地气”,又让人看得忍俊不禁。据介绍,当天下午,红水河流域壮族地区的民间歌手也将云集活动举办地,举行红水河山歌会,让你听听民间的好声音。
出游提示:
天峨县旅游局的宋女士表示,纳洞村属于新开发的村屯,尚无法解决游客的吃住问题,游客过来前要先做好相关准备。但从天峨到纳洞村仅半小时车程,游客也可回到天峨县城吃住。
堪圩侬垌节
陆续过节 持续热闹
时间:2月20~3月30日(农历正月十一到二月十九)
地点:大新县堪圩村一带
“侬垌节”,是中越边境尤其大新县堪圩一带黑衣壮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大新明仕田园景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传统的侬垌节有祭祀、祈福,并随之举行一系列当地节日喜庆活动,以此祈愿来年风调雨顺。
记者了解到,侬垌节也是一个很特别的节日:当地乡民根据本村屯的风俗和传统举行本村屯自己的侬垌节。也就是说,虽然都叫侬垌节,但各地的节庆活动有时是在一村一屯独自进行,有时却是几个村屯同时进行。即便如此,每个村屯的侬垌节都是当地最喜庆的日子,乡民在其他村屯的亲朋好友也会上门闹腾,十分热闹。
侬垌节也是青年男女展示自己,进行情歌对唱,寻找意中人的时机。因为在这里,他们不仅可以一展歌喉,有的还以山歌传情,寻找知音、情侣。很多当地的年轻人就是在侬垌节上结缘,并情定终身。
为了继承和发展这一特色旅游文化,今年大新县政府和旅游局还将以明仕弄朋屯为主,在2月25日(农历正月十六)举办“2013堪圩侬垌节”。届时,当地会组织舞龙、斗鸡、唱山歌、抛绣球、踢毽子、打陀螺、跳民族舞蹈等活动,还会有黑衣壮的弹天琴表演。
出游提示:
堪圩村的侬垌节将从农历正月十一持续到二月十九。其中,正月十一是在美女村举行;正月十六的侬垌节,将在弄朋屯、地板屯、甲子屯、头桥屯同时进行;拔浪屯、山马屯、山铁屯和宝圩街则将分别在正月廿二、廿六和二月初二、十九举办当地的侬垌节。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空闲时间,去参加相应村屯的活动。
瑶族花炮节
万亩桃花 瑶乡风情
时间:2月22~23日(农历正月十三、十四)
地点:恭城三江乡石口村
恭城瑶族自治县文化旅游局的莫女士告诉记者,花炮节是石口村独有的节庆活动,已经流传了几百年。在抢花炮的日子里,远近瑶寨的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的盛装,天刚亮就争先恐后地涌向村口,有的是为了给本村寨的花炮选手呼喊助威,有的人是去看热闹,还有姑娘们来此寻找如意郎君。
主持人宣布抢花炮开始之后,点燃的红炮圈会被射上高空中,各村寨的选手争先抢夺,并随之跳到塘里、爬到悬崖、层顶、树技等处寻找,人人勇往直前,场面非常热烈。
在今年的瑶族花炮节上,还安排了游炮展示、跑梅山、羊角舞、长鼓舞等非遗表演,此外,还有传统野性砍牛祭盘王文化,抢野鸡、打锣挖地等活动。
今年的花炮节,适逢第十一届桂林恭城桃花节暨第三届恭城油茶文化节。莫女士表示,目前,恭城的桃花已经陆续开放,预计花期将持续到3月10日左右。所以游客在这段时间到恭城,还能赏大岭山的万亩桃花盛开的美景,喝到著名的恭城油茶。
出游提示:
石口村还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游客如需住宿,要驱车赶回恭城,车程约一小时。由于桃花节期间游人众多,最好能提前预订客房。
花炮节期间,当地还将组织大型驴友露营交友活动。如果是户外运动爱好者,也可以选择在石口村露营,感受瑶乡宁静的夜色。
白裤瑶年街
陀螺高手 花样表演
时间:2月23日(农历正月十四)
地点:南丹县里湖乡
白裤瑶被誉为“人类民族文化活化石”。白裤瑶的陀螺节,则是白裤瑶原生态生活和神秘文化的“年度展演”。
记者从河池旅游局了解到,今年的白裤瑶陀螺节将从2月23日上午9时,一直持续到夜里。当天,游客能看到穿着民族服饰、盛装出席的白裤瑶,可以跟他们一起赶集,还可以看到白裤瑶生活的多种场景,以及跑纱阵、绞纱、压棉、现场粘膏画、刺绣、白裤瑶服饰展示、手打鸡毛球、芭芒箭、宴歌情歌、壮歌等民俗展演。
在现场的竞赛环节,除了“节高”陀螺赛、在手上表演的旋转陀螺花样赛,还包括了拔河、斗鸟、斗鸡、神枪手(鸟枪射击)、吹牛角、啦哩、粘膏画展等比赛,看看神秘的白裤瑶高手展示各自的绝技并一较高低。
当天晚上,在里湖乡的文化广场,还会有白裤瑶篝火晚会。白裤瑶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细话歌”,往往就是在这种环境、氛围中唱起来的。至于能不能听到,就要看你的缘分了。
出游提示:
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的黎夏表示,从南丹县城开车到里湖乡约一小时车程。里湖乡只有一个小旅馆,以前游客还可以住到生态博物馆里,但目前这两处地方的床位已经全满了,建议游客住到南丹县城去。
目前,南丹的油菜花也已经陆续开放了。与区内其他地方的油菜花不同,南丹的油菜花几乎有一人高,赏花、照相的效果更好。
安陲芒蒿节
芒哥起舞 驱邪迎福
时间:2月26日(农历正月十七)
地点: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
融水的坡会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七,但能见到“芒哥”的,只有安陲乡的“十七坡”,也叫安陲芒蒿节。
据了解,在苗语里,“芒蒿”却是指披着芒草的古老的东西(祖先或山神)。芒蒿节的由来,则与苗族先民最早在山中的艰难生活有关。
安陲乡政府的邱先生说,芒蒿节源于当地苗族中多年流传的一个传说:几百年前,因为碰到了灾难、强盗,他们的老祖宗在困难之中,想到了装扮成山魈,也就是野人,来驱逐恶人乃至妖魔鬼怪。后来,这一传统就逐渐流传了下来,并演变为辟邪、除疫、镇山的意思。所以每到正月十七的坡会上,当地苗族同胞就会用锅灰把脸抹黑,把像绿色毛发的芒草披在身上,走村串巷,跳起粗犷、豪迈、奔放的“芒蒿舞”,在每年芦笙踩堂迎春活动中作为压轴戏上演。
邱先生特别说到,虽然芒哥看起来有点吓人,但对于当地人来说,却是吉祥的象征。如果谁被“芒哥”追上,正预示他身上的噩运都被驱散了,新年一定好运常伴,健康平安。所以游客也不必躲避,如果芒哥向你奔来,就笑着迎上去、迎接福气吧。
据了解,芒蒿节期间,当地还有斗马、斗鸟、斗牛、踩堂、芦笙表演等活动,当地苗族同胞也会穿上节日的盛装出席。
出游提示:
坡会期间,乡里吃饭虽然不成问题,但住宿很紧张,建议游客回到县城住。安陲乡距离融水县城56公里,路况不错,但由于山路狭窄、弯多,不熟悉路况的人最好不要开快车,车程以一个半小时左右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