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圆明园罹劫150周年纪念日。
倏忽间已是一个半世纪。150年前那场“三昼夜不熄”的大火,损毁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宫殿式御园。
如今,圆明园保护已成共识,但争论依旧不息。既定的《规划》,落地亦艰难;流散的文物,难谈归期。大家的圆明园,该怎样?会怎样?能怎样?梳理关于圆明园的脉络,是为纪念,更为新生。
今天,我们以三个版的文字祭圆明园罹劫150年。
1开始建设
1707年
(康熙四十六年)
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雍正帝)一座花园园地,当年大体建成。
2改扩建
1719年(康熙五十八年)至1859年(咸丰九年)
形成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规模,兴建、改扩建很多建筑,皇家经常到此处理政务、休养。
3火劫
1860年
(咸丰十年) 10月6日,英法联军进犯圆明园。10月18日、19日,英法侵略军在圆明园内到处纵火,大火三昼夜不熄。
4首次重修
1873年 (同治十二年)
9月28日,同治令局部择要重修圆明园;绮春园改称万春园;正大光明殿、安佑宫等处开工动土。
■对话·圆明园管理处主任 陈名杰
圆明园将恢复部分土木建筑
记者:圆明园管理处成立以来,为遗址保护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
陈名杰:圆明园管理处在1976年成立,它的工作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76年至2000年,主要工作是“迁出来、围起来、管起来”。20世纪初,不断有居民进驻圆明园遗址。最多的时候,有20个自然村、2000多居民。市区政府下了很大力气,将他们迁出遗址公园。圆明园遗址围墙得到修复,开始朝着遗址公园的方向发展。其间,有两个标志性的事件。一是1983年,中央批准北京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明确提出圆明园遗址公园的概念,给出明确的定位;二是2000年,《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获批。
记者:第二个阶段就是2000年以后,主要做什么?
陈名杰:21世纪的头十年,主要是为落实《规划》而努力,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第一个,研究。加大了研究力度,加强对圆明园基础文献的搜集、文物信息的整理。目前,圆明园管理处正在筹建圆明园研究院,推进圆明园学的成立,就圆明园研究与国内外机构广泛开展合作。第二个,山形水系。按照《规划》,要恢复历史上圆明园的山形水系。2008年,九州景区40万平方米已经整理并开放,这是圆明园山形水系的典型代表,也是圆明园核心区300年来首次开放。第三个,文化交流,文化活动。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里,依托圆明园文化和生态格局,开展了很多活动。
记者:圆明园遗址中“四十景”初步整治了多少?余下的进度怎样安排?
陈名杰:四十景已经有18处完成了垃圾清理、考古勘探,基本把遗址的地形整理出来。其中,有些地形保存比较完整,如“坦坦荡荡”景区,但遗址的保护和展示是个难题,展示的方式和方法不够丰富,希望专家、市民多提意见。剩下的22处正在列入计划,将做考古勘探,把景区遗址的轮廓勾勒出来。
记者:按照《规划》,圆明园可以复建不超过10%的古建,除了已经复建的二宫门和正觉寺,还有其他确定要复建的吗?
陈名杰:首先要说明一点,正觉寺是圆明园中历经4次劫难而唯一保存完整的建筑,对它进行的是抢险修缮,而不是复建,二宫门是复建。关于圆明园的古建是否复建,“废墟派”和“重建派”之间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其实仔细研究会发现,双方有时讨论的重点并不一致,如果能理性地互相沟通,求同存异,相信会在一些方面达成共识。目前来看,可以有选择地恢复一部分内容,比如土木建筑之类,让人有强烈的对比,更能激起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但西洋楼、大水法肯定不能重建。针对这个问题,一定要理性看待。
记者:在流散文物信息搜集和促成流散文物回归方面,将来还有哪些计划?
陈名杰:根据估算,圆明园流散的文物在150万件左右。寻访流散文物信息是基础性的工作,也是长期的工作,我们会不懈努力。
记者:按照《规划》,圆明园遗址公园外还有100多公顷土地属于公园规划用地,目前这些土地均有单位或社区占据,收回是否有具体安排?
陈名杰:这是历史问题。我们会积极努力,按照《规划》要求,做好前期工作,稳步推进。
记者: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正在做《规划》的实施方案,是否是前期工作的一部分?
陈名杰:这是学界在做。
记者:未来,管理处的工作重点有哪些?
陈名杰:按照《规划》的要求,继续加强研究,努力恢复山形水系,加强文化交流。
■纪念活动
大水法遗址将办主题晚会
整个圆明园罹劫的纪念活动包括多项文化交流。今晚,圆明园将在大水法遗址前举办大型主题晚会,用三个篇章来表现圆明园300年的沧桑巨变。届时,韩庚和谭晶将演唱主题曲《不能忘却的纪念》。
今天下午,将邀请《1860:圆明园大劫难》的作者和《追寻失落的圆明园》的作者做访谈。
出土文物修复后露“真容”
从9月27日开始,圆明园罹劫150周年纪念活动即已开始,分为学术会议、系列展览、中外文化交流、主题晚会四大板块,15个具体项目,将延续到10月31日。圆明园已展出了历时半年修复的150件出土文物,部分文物还拟定于明年在全国巡展。
圆明园管理处主任陈名杰介绍,这150件文物是历年清理圆明园遗址及考古发掘采集和出土的文物,很多都从未对外展出过,且大都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朝代的珍品文物,其中包括瓷器、玉器、佛像、法器、石刻、琉璃等,如青玉老人山子、“花甲联芳”玉扳指。
此外,圆明园300年历史文化展、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展、圆明园盛时全景巨幅绘画展等活动,将向参观者全面再现圆明园辉煌盛景和300年的历史文化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