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是二十四节庆中的霜降,而壮族也在每年的农历九月有一个霜降节是指每年农历九月,既壮语里称的"旦那"(晚稻收割结束)之后的霜降期间,劳作了一年的壮族乡民们,用新糯米做成"糍那"、"迎霜粽",招待亲朋好友。人们也趁农闲的机会交朋结友、走亲串戚、对歌看戏,同时在节庆期间卖农产品、购买生产生活用具,为第二年的春耕做准备。于是形成有地方特色的节庆文化。该节庆主要流行于大新、天等、德保、靖西、那坡等县的壮族德靖土语地区,其节日影响范围包括越南、云南、广西南宁、崇左等,
10.23日,"霜降欢歌起 壮乡亲朋聚"2017年壮族霜降节在崇左市天等县向都镇举行。来自区内外的数万名观众,载歌载舞,以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共庆丰收。壮族霜降节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有数万人参加,歌声如潮,表达祈盼五谷丰登的良好愿望。
天独具特色的"壮香"的民俗活动秋榔展示、祈福大典、非遗项目展演、登琅山 纳万福、民族特色美食品赏等系列活动成为了天等霜降节的重头戏。此次霜降节还开展了山歌会、民族体育展示活动、民族服饰秀、"壮乡风情·美丽崇左"艺术家走进崇左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其中,文艺晚会融入天等壮乡文化元素的文艺节目,民族服装秀展示天等的民族服装,也将广西12个世居民族、全国部分民族和崇左市典型壮族服装进行展示,让观众感受民族服饰之美。而具有"壮韵"的体育项目,如竹竿舞、高杆绣球、背篓绣球、板鞋、打陀螺等系列趣味传统民族体育活动也呈现了浓郁的壮乡风情。
壮族霜降节是壮族稻作文化传统的活态体现,蕴涵着壮族的文化基因和历史记忆。2016年11月,壮族霜降节作为中国二十四节气扩展项目之一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了保护壮族霜降节这一传统文化瑰宝,天等县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该县加强对壮族霜降节相关材料的挖掘、收集和整理,制作壮族霜降节视频材料,建立壮族霜降节的电子档案。引导和组织群众开展祭祀祈福大典、山歌对唱、拜囊海表演等霜降节系列活动,每年的霜降节文化盛会参加人员达数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