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露圩蓝衣壮非物质文化遗产推介暨“蓝衣壮水彩小镇”全国水彩画名家作品展的活动将于5月20-21日在宾阳县科技活动中心、县文化广场及露圩镇举行,活动持续2天。届时将有蓝衣壮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全国水彩名家画展、露圩特产展销、上演大型民俗歌舞剧《醉美蓝衣》、水彩名家写生等活动。
露圩蓝衣壮非物质文化遗产推介暨“蓝衣壮水彩小镇”全国水彩画名家作品邀请展的活动安排
5月20-21日(农历4月初6-7日),由广西美术家协会、广西水彩画家协会、中共露圩镇委员会、露圩镇人民政府主办,宾阳县委宣传部、县文新广体局、县文联、县民宗局、县经信局、县旅游局协办,在宾阳县科技活动中心举行“宾阳县露圩镇蓝衣壮非物质文化遗产推介暨‘蓝衣壮水彩小镇’全国水彩画名家作品邀请展”。主要内容及时间安排如下:
20日上午10:30举行开幕式,开幕式上将展演战鼓、山歌、功夫、竹筒鼓、打钱尺、舞仙马、舞麒麟、舞彩凤等蓝衣壮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蒋振立、黄华兆、石增琇、方延寿、燕杰、陈洪等38位著名水彩画家的画作参加“蓝衣壮水彩小镇”全国水彩画名家邀请展,蒋振立、黄华兆等水彩画家还将在画展现场为前来观展的客人演示水彩画创作。
在参观画展的同时,现场还有红木家具、红木饰品、实木家具、实木门、灰水糍(黄糍)、圆蹄、老柠檬酱、老柠檬果、酸嘢、红薯干、百香果酒、葡萄酒、小酿酒、壮锦、绣花鞋、壮族服饰、蚕丝被等露圩特产展销。其中露圩永淳红木家具厂是广西大学教材教学基地,该厂生产的红木家具从2014年起就成了东盟国际博览会贵宾室布置专用家具。
5月20日下午,参展的画家到宾阳县宾州镇武岭村采风写生。
5月20日晚上8点在县城文化广场将上演大型民俗歌舞剧《醉美蓝衣》。
在宾阳县城的活动时间共2天。
5月21日上午,全国水彩名家在露圩水彩小镇开展写生活动;
5月21日下午15:00,2018年广西水彩画家协会理事会暨协会第二届换届选举在露圩镇思源农业多功能厅举行。
2018年露圩镇壮族圩逢节的活动安排
5月22日(农历4月初8),在露圩镇举行盛大的“宾阳县露圩镇蓝衣壮民俗风情文化艺术(圩逢)旅游节”,活动内容和时间安排如下:
上午11:00,在露圩镇思源农业举办红木家具、红木饰品、实木家具、实木门、灰水糍(黄糍)、圆蹄、老柠檬酱、老柠檬果、酸嘢、红薯干、百香果酒、葡萄酒、小酿酒、壮锦、绣花鞋、壮族服饰、蚕丝被等露圩特产展销;
上午11:00,美食街开街,地点在城北小区。展销灰水糍(黄糍)、灰水粽、包叶糍、发糕、五色糯米饭、圆蹄、扣肉等蓝衣壮特色传统美食
上午11:18,在文化广场举行神牛祭祀仪式,仪式由露圩镇商会主持。这是每年露圩蓝衣壮人为牛过生日的重要活动,主要是感恩牛给予农民的恩赐,歌颂牛奋猛进取、坚韧顽强、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千百年来潜移默化着一代代蓝衣壮人克勤克俭、敦厚朴实、和睦谦让的品格和美德。
13:30,在文化广场举行宾阳县露圩镇蓝衣壮民俗风情文化艺术(圩逢)旅游节开幕式,展演战鼓、山歌、功夫、竹筒鼓、打钱尺、舞仙马、舞麒麟、舞彩凤等蓝衣壮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
14:30,开幕式结束,演出大型蓝衣壮民俗歌舞剧《醉美蓝衣》,地点在文化广场舞台。
14:30,大型蓝衣壮民俗彩妆踏街巡游,100多个神牛、龙、狮、仙马、麒麟、彩凤、彩蝶、钱尺等民俗团队沿指定路线巡游各街道。
15:30,在思源农业舞台,举行展演战鼓、山歌、功夫、打钱尺、舞仙马、舞麒麟、舞彩凤等蓝衣壮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巡游。
5月22日(农历四月初八)在露圩镇举行盛大的“宾阳县露圩镇蓝衣壮民俗风情文化艺术(圩逢)旅游节”。
在农历四月初八也就是5月22号这天,露圩镇将举办一年一度的壮族圩逢节,上演古老的神牛祭祀仪式和大型蓝衣壮民俗彩妆踏街巡游以及蓝衣壮特色美食品鉴等活动,感受蓝衣壮的图腾文化和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
故事小讲堂:
露圩四月初八圩逢
露圩“圩逢”起源于“一牛炼九窝”的美丽传说。据传,露圩镇是一块水牛形状的风水宝地,是天上金牛星下凡的化身。人们感念当年金牛的恩惠,将农历四月初八定为牛诞日。这天,要用山姜给牛擦背,给牛沐浴,用糯米、美酒等美食给牛喂食。露圩人为牛过生日的习俗从此形成。明朝末年(约1630年),露圩人民集资在神牛经常睡觉的地方建起了一座占地10多亩的庙宇,用来贡奉神牛和雷神,并恭请神农、伏羲、轩辕三帝入庙,取名雷露庙,又名露圩大庙,在四月初八这天举行了盛大的神牛祭祀仪式,人们吹起八音、打起钱尺、舞龙、舞狮、舞彩凤、舞仙马、舞麒麟前来庆贺,习武的汉子摆起擂台,耍刀弄棍,以武会友;红男绿女在大庙前对起山歌,以歌传情,定下终身;商贾慕名云集,小贩随街摆卖。一时间,人头簇拥,锣鼓声、歌声、吆喝声、嘈杂声汇集大街小巷,露圩成了狂欢的海洋。四月八因此被称为“圩逢”,意为狂欢的集市,沿袭至今。现在,露圩“四月八圩逢”影响越来越广,规模越来越大。每年参加“圩逢”人数计约10万,波及宾阳、横县、贵港三地,是宾阳县除炮龙节外最具影响力和最具民俗特色的文化名片。
圩逢所展现的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舞仙马
仙马是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舞仙马在露圩很盛行,逢年过节都舞,有喜庆吉祥之意。以前仙马表演只有一两匹马,现在马队规模扩大了,二三十匹的都有,看表演的需要来定。
自古就有的舞仙马以露圩镇周黎村委黎村仙马队为代表。传说狄青南下平南的时候,有一部分士兵留在黎村成家立业。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先骑马南下,就发明了仙马舞。仙马有黄、大红、粉红三色,舞仙马的队员都是三四十岁的妇女,所以仙马又叫马娘。
舞麒麟
露圩镇民间民俗活动“舞麒麟”的产生、形式、流传至今已近300年的历史。舞麒麟的表演动作接近于原生态,原意取于动物间爱情的表达,所伴奏的鼓点,创作的山歌,清新自然,造型独特、细腻、精美。舞麒麟是露圩镇极具地方色彩的一种民俗活动。人们以舞麒麟来祈求生产丰收、生活富裕、家庭安康、爱情美满和生活幸福
舞彩凤
露圩镇的民间民俗舞彩凤流传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明朝时(约1789年)由湖南传入。民间认为舞彩凤能兆吉祥、平安之事。舞彩凤均在盛大的节日、庆典中举行。如大年初一、元宵节、“圩逢”(庙会)的庙诞日,农历4月初8日等。每逢这些节日和庆典,当地青年男女和老老少少均身着新衣服前往观赏和赶“逢圩”,祈求身体健康、五谷丰登、生意兴隆、爱情美满幸福!
打钱尺
钱尺是在耘田的竹棍的两端镶嵌数枚铜钱而成。舞蹈者用钱尺击打肩、腰、脚三个部位,意为金、银、铜。钱尺舞产生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是蓝衣壮艺人在蓝衣壮山歌中融入了北方秧歌和霸王鞭两种舞蹈后产生的一种新的舞蹈形式,钱尺甩动时发出的嗽嗽声悦耳动听,配合扣人心弦的蓝衣壮山歌,舞步轻盈灵动、节奏明快热烈,它既有秧歌的灵性,又有霸王鞭的阳刚,还充满了蓝衣壮山歌的悠扬情韵。
竹筒舞
蓝衣壮竹筒舞是露圩镇壮族艺人独创的一种艺术形式。穿上节日的盛装、敲起挂在腰间的竹筒,唱着优美动听的山歌、伴着清脆悦耳的竹筒声、跳起轻盈的舞步,象一只蓝色的精灵,一直为露圩人民所喜爱。露圩镇的竹筒舞作为宾阳县优秀的民俗文化多次代表宾阳县外出作文化交流,得到了外界的认可,并带着令人炫目的光芒飞上了大地飞歌的舞台,使古老的蓝衣壮走了出去,并为世人所了解和接受。
山歌堂
山歌堂多出现在婚礼当晚。晚饭后,新郎这边的青年男子就会结伴前来,捧上香茶,在洞房邀请给新娘送嫁的送嫁姨们对唱山歌,对歌从华灯初上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旭日东升。如果有那对未婚男女在对唱山歌中对上了眼,不久之后就可以吃上他们的喜糖。
每年的“圩逢”也是山歌堂的重要节日。红男绿女均着节日盛装,男肩搭白毛巾,女手撑油纸伞,脚踏绣花鞋,在树荫下、水塘边、趁着明媚的阳光深情对唱,以歌传情,以歌会友,对上了眼的就会订下终身。
功夫堂
流传于露圩一地的武术(功夫堂)主要是以祖传为主,以家族形式代代相传,而且是传男不传女,各家族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每个村不同的家族之间的武功都非常保守,秘不外传,只是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圩逢”的“功夫堂”、“龙狮堂”上进行围圈表演。平时农闲时,本家族的男丁由族中长者中的好手负责传授、操练、讲授武德,有事时功夫可保护家族利益、除暴安良、强健体魄。
狮子堂
一般狮子堂都和功夫堂合二为一,但也有单纯的狮子堂的表演形式,和功夫堂基本相同,同样画地为牢进行表演,以精彩多变的舞狮套路和上高山、跳梅花桩等惊险刺激的高难动作展现舞狮者过人的勇气和胆识
蓝衣壮的传统技艺
织绒(壮锦)
壮锦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产生于宋代。因古时壮锦多用绒线织成,所以,在蓝衣壮地区,壮锦又被称为“织绒”。在露圩,织绒的织造采用通经断纬的方法,有人工织机织造和无工具人工织造两种织法,其中,无工具人工织造法在2014年时被国家工艺美术大师谭湘光肯定为广西第一次发现。
露圩的妇女们织造壮锦时采用盲织法,也就是图案的反面在上,正面在下,所有的色线全部在下,人在看不见色线,也看不见图案的情况下挑织,全凭经验和心中的感觉,盲挑色线,这种盲织法就连国家级织锦大师谭湘光见了都甘拜下风,连连惊叹,没见过这种盲织技法。她说:“具备这种盲织法的,都达到了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的级别,太了不起了”。
露圩织绒的花纹图案接近剪纸,变化千姿百态。传统的花纹图案有花、鸟、鱼、虫、兽、“六耳茶”以及“万”字、“双喜"等文字图案,尤以几何纹为多,常见的有方格纹、水波纹、云纹、回字纹、纺织纹、同心圆纹等,线条粗壮有力,色彩艳丽,常用几种甚至十几种不同颜色的丝线织成,色彩以红、绿、黑、黄为主,一般多以红色为背景,色彩斑斓,绚丽多姿,对比强烈,具有浓艳粗犷、丰富统一、对比和谐、古艳深厚、华而不俗的艺术风格。露圩织绒品种繁多,可分为花边、腰带、头巾、围巾、被面、台布、背带、帽带、背包、坐垫、围裙、床毯、壁挂、锦屏等等,以被面、背带、头巾、围裙、帽带为多。
蓝衣壮服饰
壮族的传统服饰用蓝至发亮,反光如镜的面料缝制,壮话叫“buhndongq”(壮文),即“发亮的衣服”。有人将壮族这一特有的服饰称为“镜面青天衣”。
织造:土布的织造是非常复杂的,特别是在排经纬线、穿筘、整经、梳纱、穿综(综就是综线,是把经纱分缕交错的工具,也就是把平面的经纱分成上经和下经的工具)、装机这些准备工作中非常耗时,也非常的复杂。装好机就可以开始织布了。露圩的土布一般是平纹布。土布的织造技艺在露圩已经消失,目前已经找不到掌握全部织布技艺的人了。
染布:“镜面青天衣”布料染色工艺:取蓝靛草和少量“鬼画符”、少量石灰一起放到大瓦缸用水浸泡一星期左右,让其充分发酵至蓝靛接近腐烂,缸水呈深蓝色后,将蓝靛梗渣捞出。然后,再往蓝靛液里投入适量的生石灰,接着用一种象猪笼状的“竹扎”上下用力扎打蓝靛液,直到缸里浮起大量泡沫后停止让其静置,待泡沫消失后再继续扎打,如此反复2-3次,然后将缸盖好静置1-2天让其沉淀,沉淀后把水缸内上层的废水倒掉,将沉淀在缸底的浓稠的蓝靛膏用布过滤,所得的固体物就是蓝靛染料了。使用时,取一定量的蓝靛膏放入大锅中,加入适量烧酒,加水按一定的比例稀释,水烧开后将布放入锅中并不断搅拌,同时水要保持一定的温度,使布着色均匀,1-2小时后捞出,在荫凉处晾干,忌爆晒。
如此反复多次,土布染上了厚厚的一层蓝靛后,再拿到河里去漂洗、晾干,这一过程又如此反复多次。布料漂洗、晾干后,拿到平滑的石板上,逐段铺开,先用木杵打杵,然后将几百斤重的石磙滚到布上,三、四人滚动石磙反复碾压布料,将布碾压得柔软、平滑、发亮、反光,就可以量体裁衣了。衣服的式样是唐装,男上衣前面开衣襟缝上纽扣,女上衣为包胸腹大襟,右肩前连腋下缝上纽扣,全部手工针缝,纽扣亦全是布条扭结而成。女装裁缝好后,如果是嫁衣还要滚边、绣花。
蓝衣壮以蓝为美。男上装为靛蓝色(接近黑色)对襟,布纽扣。女上装为明亮的凡士林蓝斜襟,布纽扣,男女下装均为可以折叠的大裤头、宽裤脚的唐装,穿着时,在裤头上留十公分,用布腰带一扎,腰带两头从铜钱的方孔中穿出,然后打一活结,将裤头下翻即可。
蓝衣壮妇女服饰中以“蜻蜓点水”和“九层楼”最为典型。
露圩美食
节日期间将举办露圩传统美食展销活动,主要特产有:灰水糍(黄糍)、灰水粽、包叶糍、发糕、五色糯米饭、手工粉、圆蹄、扣肉等极具本地特色的传统美食。
圩逢存在的价值及展望
1.圩逢存在的价值首先在于它保存和发展了蓝衣壮民俗文化。它汇聚了蓝衣壮所有的民风民俗,是蓝衣壮民俗文化的大展演,它使得优秀的民俗文化得以代代传承。
2.圩逢存在的价值还在于它是锻炼歌手的大熔炉。在这里,通过男女自由对歌,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智慧超群,才思敏捷的优秀歌手,是他们丰富了蓝衣壮山歌的内容,锤炼了蓝衣壮山歌的魂魄,推动了蓝衣壮山歌象一条奔流不息的文化长河后浪推前浪地奋勇前行。
3.圩逢还是一个很好的社交场所,各种民俗文化精粹在这里汇聚,大家共同切磋,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创造了灿烂的蓝衣壮文化,丰富了中华文明。四邻八镇的人们通过圩逢的交流增加了认识了解,增强了友谊和团结,展现了蓝衣壮人民“团结和谐、开放包容、传承创新”的文化理念。而青年男女通过圩逢对歌寻找心心相印的恋人,自由恋爱,私订终身,打破了封建思想禁锢,彻底颠覆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传统,充分铨释了蓝衣壮优良的爱情观念。
在新的形势下,圩逢已经成为宣传新思想,传播新观念,发展和传承民俗文化艺术的大舞台,它不但可以提供娱乐的机会,也为发展经济创造了最好的场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圩逢将会借助传统的、民族的独特魅力,焕发出迷人的青春光彩。